百百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百百看书 > 重燃2003 >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的城市崛起密码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的城市崛起密码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的城市崛起密码 (第2/2页)

当年的王志纲,便是拿着这么一本卷子说服了锦城的领导。
  
  卿云此刻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只是与王志纲当年略微不同的是,卿云在按图索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掺杂着自己的私货。
  
  也很正常,同样一个实验,甚至同样一组数据,不同的解读,可以供一个组水上好几篇论文,这是常事。
  
  学术嘛,就需要不同的角度。
  
  而卿云,他要的是在锦城地方志上千古留名。
  
  “陈叔你看材料里的这句,‘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锦官城锦独称妙’,说明了,当东南沿海地区还不知道丝绸是啥玩意儿的时候,锦城已经把丝绸玩出花花来了。
  
  这主要还要归功于我们武侯祠里面祭祀的诸葛孔明了,喏,他的原话,‘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孔明的意思就是,农业我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农业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我们蜀国国力弱,要刷GDP来爆兵,刷不过曹魏怎么办,最后还是得靠工业嘛!
  
  于是,这个聪明的男人决定发展‘锦城版轻小集加丝绸纺织业’—蜀锦产业。
  
  一时间,锦城开始了满城造蜀锦,开始了千年造蜀锦。
  
  而你看这段材料,《蜀梼杌》里就记载:‘蜀昶广政十三年……城上尽种芙蓉,九月盛开,望之皆为锦绣’。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这一产业在清朝达到巅峰,这段材料说的是《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锦城有机房二千处,织机万余架,织工四万人;丝织品占全川总额百分之七十,锦城以产锦为主’。
  
  另外,锦城还专门设置了蜀锦专管机构,要知道,为某个产业设置官府,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锦官城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蜀锦作为主导产业,带动了“种桑-养蚕-纺织-染坊-运输-零售-裁缝”的超级长长长长的上下游产业链,塑造了锦城千年的经济格局。
  
  因技艺精湛,品质上乘,“madeinjincheng”的蜀锦畅销全国,让锦城赚得盆满钵满。
  
  而陈叔你看这个材料更绝,‘一段时间内,蜀锦通过南丝绸之路,直销国外,成为国际贸易的硬通货’。
  
  这说明了啥?说明锦城当时已经依托于这个产业,展开了外贸。
  
  这第二波神操作,叫做‘产城一体,以产兴城’!”
  
  卿云讲到这里的时候,陈向明的神色越发的凝重起来。
  
  他发现,眼前这位能在自己这个假不假也算省管干部面前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的少年,言谈不仅仅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那么简单了,其观点背后折射出来的视角、大局观完全是站在大气层的高度了。
  
  恐怕,这小子要是混官场,也能快速出人头地吧。
  
  官场其实有的时候也没那么黑暗,能力和背景相比时,背景优先,但要是能力特别卓异,也是可以很快便脱颖而出的。
  
  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不管怎么倾轧,总归是需要人做事的,更需要能人来维持整个体系的持续运转。
  
  当你能力强悍到极点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因为你的存在,他们更能受益。
  
  卿云肯定没有一把手的命,但却有成为二把手的潜力。
  
  陈向明瞥了一眼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闺女,此刻心里满是苦涩。
  
  特么的,秦天川那个老贼,下手实在是太快了!
  
  MD!
  
  以后要给家族里的人还有朋友些说一声,去你妹的什么中学不能早恋,高中发现了合适的苗子就要及时下手,先盖个章再说。
  
  重点高中保证了孩子的下限,几年时间相处也能看出孩子人品、对方家庭到底如何,更重要的是,同一区域,不用担心娃娃远嫁!
  
  这不比在大学里面撞大运好多了?
  
  那边的卿云浑然不知他即将改变很多家长的婚恋观,还在那里继续认真说着,
  
  “第三,这就不得不提我和悦悦的母校——文翁石室了。
  
  春秋战国时期,锦城人被称为‘夷狄之境、化外之民’,说白了就是说我们锦城人是‘一群文盲’。
  
  原因很简单,当时锦城地理上隔绝闭塞,中原先进文化很难传入,走到一半不是摔死就是被老虎吃了。
  
  孔子、孟子、韩非子、老子…当中原学霸群雄并起的时候,锦城99%以上的读书人,还是选择题只知道选C的学渣。”
  
  一边的陈悦笑得肚子都疼了,在旁边给了他一脚,让他正经点。
  
  段丽琴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拦了一下,“大姑娘家家的,怎么还动手动脚?”
  
  卿云对此却不以为意,拍了拍裤腿继续说着。
  
  今天秦缦缦踢了,唐芊影踢了,苏采薇也踢了,小悦悦怎么就踢不得了?
  
  云帝就是公道!
  
  “汉景帝之后,上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大喊了一声‘我要改变这一切!’
  
  他先是自掏腰包,赞助了几个聪明的小公务员进京学习,把先进文化带回来。
  
  后来发现,这种私人赞助的精英教育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于是,文翁开始实行更大胆的计划,他说服领导,动用政府财政,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公立学校—文翁石室,实行全民教育计划,同时,命令地方上全部办‘乡学’,让农村孩子也能入学。
  
  为了鼓励更多锦城人上学,还推出免学费,免兵役、免税收的政策大礼包。
  
  结果,锦城入学率果然大幅提升,本身就聪明的锦城人,每年考上清华北大人大级别学校的人数,甚至和‘高考牛省’鲁东差不多,这就是这段材料上写的‘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文翁创办的学校,也培养了无数文人,如卓文君、司马相如、周太玄、李劼人、贺麟、扬雄等,后来,锦城的作家、诗人、画家、艺术家层出不穷,风华绝代,成为了这座城市软实力的灵魂,史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这第三波神操作,叫做‘千年树人教育为本’。”
  
  陈悦见他死不悔改的模样,气得鼻间直哼哼着。
  
  主要气的是,在她爸妈面前,完全没个稳重的模样。
  
  毫不自知的云帝继续说着,“陈叔,这两年媒体不是在评什么城市排行吗?其实锦城在历史上,排行不低的。
  
  唐朝,锦城大兴工商业,号召开发商,在锦城大体量地开发商业地产,开辟了东市、南市和北市,以及辐射大西南的菜市、蚕市,花市、药市、灯市、草市。这些商业区,常年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不仅出售各类农副产品,而且盐铁、纺织品、蜀马、奇器、异服也在这里销售。同时,从外地贩运来的吴盐、香药、海货和各种奇珍异宝,也都在此集散。
  
  扬一益二,便是当年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排序。
  
  而且你看这段材料,《锦城记序》的作者根本不服这个说法,‘如今说到繁华城市都以扬州为首,实际不过名气大而已。论到人物繁盛、江水漂亮、丝绸华丽、音乐好听、货物之多,扬州连锦城一半都赶不上。’
  
  这个数据也很有意思,《封建商业志》一书中有统计称,锦城商业市场繁荣,让商业税种空前丰富,对锦城财政贡献极大,唐宋两代盛世顶峰期,贡献率达40%以上。
  
  逻辑很简单:锦城人爱吃爱玩,这就是消费,消费能带动商业繁荣,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增长,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锦城第四波神操作,‘刺激消费,商业驱动’。”
  
  听到这里,陈向明抓着空隙点了一句,“嘿嘿!小伙子,你这私货,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
  
  求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