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百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百百看书 > 大宋的智慧 > 第十五章李常来了

第十五章李常来了

第十五章李常来了 (第1/2页)

深秋的最后一场寒雨终于演变成了云峥行军的拦路虎,出了五台山,淅淅沥沥的小雨整整下了三天,在这三天里,云峥大军的行程不过八十里而已。
  
  大量的骑兵和骡马,以及沉重的辎重车队驶过之后,道路就变成了泥潭,如果不是云峥有先见之明的让炮车先走,那些上千斤重的红夷大炮现在一定成了烂泥里的铁疙瘩。
  
  看着大青马的蹄子再一次陷进泥浆里面,云峥就极度的怀念后世的那些水泥道路。
  
  在古代打仗,误期是一个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一场雨雪,一场小小的泥石流,山崩之类的变故都能造成这种严重的军事错误。
  
  大军里面有失期者斩的条令,事实上这条军律很少被主将选用,如果大家都认真,手下的将军,不用打仗,很有可能就已经被主帅给杀光了。
  
  云峥已经习惯了大宋军中差不多,大概,马马虎虎这种不负责任的交令方式。
  
  好在,这种人力不可逆转的因素对交战双方都是公平的,否则,云峥绝对不会容忍这种要命的苟且。
  
  行军路上唯一能让云峥感到满意的就是那些大宋军卒了,看着他们赤着脚在冰冷的泥地里继续行军,这让云峥心里变得暖和,连铅灰色的阴云都不是那么讨厌了。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这是吕氏春秋中对他的赞誉。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每回看到雁门关,云峥都会感慨一番,这是上天赐予宋国的福祉之地,如果没有这座雄关,胸怀大略的萧太后也不知攻破大宋多少回了。
  
  河北打仗打的人脑子都出来了,狄青的大军被辽国左院大王萧若望死死地阻挡在涿水桑干河一线不得寸进,军报上说宋辽两军厮杀。以至于桑干河水都变红了,云峥却悠哉悠哉的在路上漫步。按照目前的行程,再有两天才能赶到雁门关。
  
  陈琳焦躁的样子云峥看在眼里却并不在意,一个宦官想要操国家大事,天生就带着一丝诡异,后宫不得干政这一句话并非是只针对后宫嫔妃们说的,也是约束宦官们的一道禁令。
  
  狄青在河北苦战。这是他自找的,当初在制定计划的时候,狄青就说他要把全世界的契丹人都吸引去河北,最后年到海里去喂鱼。
  
  云峥不明白狄青为什么要这么干,他好像对契丹人很不喜欢。这种不喜欢还是从骨头里表露出来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不喜欢。
  
  本来想问问,但是见庞籍,韩琦等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痴,云峥只好闭上嘴巴不问了,反正狄青把所有的契丹人都吸引去河北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有自己这头吃人的老虎还没有出动,给耶律洪基一千个胆子,也不敢举倾国之兵去对付狄青,更何况,契丹人知道弱肉强食的道理,没藏讹庞咬起人来那是一口一块肉啊,这家伙从来都不喝血,只吃肉。
  
  有他在契丹人的西面当邻居,如果不加以防范,家里的东西迟早会被没藏讹庞弄回他家去。
  
  因为这个奇怪的理由,辽国的大军如今被明显的分成了三块,最大的一块在河北跟狄青作战,这一部分的军卒大部分是汉人兵卒,中间辅助一些契丹人最勇猛的皮室军,他们的任务就是五年前宋军要干的事情全力阻击,只要能把宋军阻击在桑干河一线,就是莫大的胜利。
  
  雁门关外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奔驰,由于云峥恶名在外,契丹人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机动骑兵,辽国似乎并不指望这些骑兵去固守城池,而是把他们全部部署在野外,即便是天气逐渐变冷了,他们也只是靠近城池扎营寻找支援,没有一点要进城躲避风雨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