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海家的把柄(二) (第1/2页)
尚有用处,李清命人将他们送去南溪县安置,自己房,关了门,取出那本小册仔细研究起来,可以说这本小册里囊括了海家全部的商业机密,货物的品名、种类、规格、进货渠道、进价、销售渠道、售价,一应俱全,虽然很多内容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帐,但纸却很新,显然是重新抄誉过,李清一面随手翻阅,一面轻声颂读:
开元二十年,进米三万石.贯;
.
开元二十二年,贩酒至长安.
.
开元二十五年,贩货二十万贯。
李清的手不由停了下来,前面的每一笔都写得详详细细,惟独这一笔却写得简略之极,就只有这一句话,什么货?从哪里买的?又卖到哪里去?什么都没有写,李清又往下翻一页,同样只有一句话,‘开元二十年,贩货三十万贯。’再往后便是最后一页,还是只有一句话,‘开元二十年,贩货三十万贯,分送三次。’
这最后三页纸纸面已经发黄,字迹有些模糊,和前面大不相同,看来是原件,李清想起了海明的话,“这最后面的三页,或许就是李东主最想要的东西。”
“我想要的东西?这会是什么?”他拇指按住太阳穴苦苦思索,“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年还有开元二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突然,一个念头似闪电般从他脑海里掠过,‘吐蕃!’,他再顾不得细想,一把抓起小册便飞奔出门,‘老余,快、快去县衙!”
马车在横街上飞奔,李清思路也转得飞快,海家是松州吐蕃人的后裔,这三票货物极可能和吐蕃有关,他现在需要证实自己的一个猜测,马车很快便到了县衙,不等停稳,他便跳下马车,直向主簿室冲去,义宾县主簿虽是李清的正职,但他只挂个虚名,诸多杂事都扔给了老吏邵天行,邵天行正在整理书,却见县令大人风风火火闯了进来,他赶紧丢下卷宗上前施礼:“大人的身体可好了些?”
“我的病已经好了,老邵,我们县里的‘开元杂报’可有存挡?”
邵天行想了想道:“最多到十年前,再往前的可就没有了。”
“有十年的存档就足够了,你速去将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年以及开元二十年,这三年的杂报统统给我调来。“
‘开元杂报’是历史上最早的报纸,由官方在开元年间发行,主要记录朝廷的政令、军令,以及皇帝的起居,就象今天的党报一般,各地方州县都有存档,
很快,邵天行便抱来了厚厚几大叠报纸,李清拍去灰尘,剪断绳索,便开始一张一张查找起来。
“大人,你要寻哪方面的内容,我来帮你找开元二十年的杂报。”
“我要找关于吐蕃的记录。”
李清刚说完,眼睛却停滞了,‘开元二十五年三月,吐蕃攻打小勃律,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军入吐蕃界二千余里,至青海西,与吐蕃军相遇,大败吐蕃,斩首二千余级。’
小勃律即是今天印巴两国争夺的帕什米尔地区,曾是唐朝疆域的最西端,跨过小勃律,再向西便是大食的国境,小勃律的南面则是大勃律,大小勃律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皑皑的葱岭和茫茫的戈壁阻挡了吐蕃的北扩,若拿下大小勃律,便打通了一条北上之路,吐蕃军可绕过葱岭,与东面的河西走廊相呼应,东西夹击,便可一举拿下唐朝广袤的西域,正因为大小勃律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天宝年,唐将高仙芝奔袭数千里,历时百余日,攻克小勃律,扼断了吐蕃从西面北上的咽喉,创造了国远征史上最辉煌的一幕。
李清默默地将报纸放下,又开始翻阅开元二十年的杂报。
“大人,这边也有。”录,‘开元二十年,吐蕃再度攻占了石堡城。’
不用再找了,李清已经完全明白过来,那最后三笔记录的当年都爆发了与吐蕃的战争,这绝对不是巧合,海家靠与吐蕃贸易发家,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吐蕃后裔,怎么可能不涉及违禁品的走私,而海明记录简单,正恰恰说明这几票金额巨大的货物事关机密、被控制极严,所以海明才无法探到内情,但他也一定是嗅到了什么,才暗示自己那三张纸不同寻常。
李清几乎可以断定,那三票就是海家走私禁品的记录,铁、铜甚至军械。
马车,李清在车内闭目沉思,天宝晚期,唐朝、吐蕃战乱频繁,接连爆发小勃律之战、石堡城之战,吐蕃资源贫乏,必然会从唐朝大量采购物资,海家又岂会落于人后,今、明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